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九章 权力的交替(2 / 2)

去年的7月7日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这导致了***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该协议的撕毁直接导致了印度不同种族之间的第一次大屠杀,而无力维持和平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制定了名为“疯人院行动”的撤侨计划。

今年二月初,以协调能力见长的蒙巴顿子爵接替韦维尔子爵成为印度总督后,一开始仍然致力于维持印度的统一并留在英联邦的内部。

但统一的构想在民间已无基础的情况下,蒙巴顿总督只能寄希望于印度的政治派别的支持。蒙巴顿与***领袖真纳多次会晤后无法获得支持,只能放弃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并成功寻求甘地对分治的支持。

由于印度境内反对英国的风潮愈演愈烈,英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印度的控制。就连原本忠诚于英国的知识分子和军队,都开始起来造反了。

还不仅仅是印度,包括缅甸和马来亚在内的英国殖民统治地位,都已经被动摇。

英国从一开始不支持印巴分治,后来却看到了分治的好处,转而开始支持这一计划。

一个强大的印度已经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而把印度分裂成三四个有矛盾的国家,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利益。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特使团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进行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由于英国特使团的破坏,印度***联盟同印度国大党之间的仇恨进一步加深。

时间进入47年以后,印巴分治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但是,英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美国人勒索的对象。他们在加勒比海,在印度洋,在非洲,在亚洲的军事基地,都成为了美国勒索的对象。

光是从二战结束到六十年代的十五年期间,他们就有超过三十处军事设施被美国人索要或者是租借,在东南亚地区就有七处。

实际上,这个时候,因为有了东印度群岛的例子,印巴分治并没有另一世那么让人疯狂和绝望。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也掀起了一股各民族建国的风潮。

缅甸这个国家也是非常奇葩的,在二十世纪初期,这个国家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达到了八百美元,在全世界也排的上号。

但是这个国家越折腾越穷,到了八十年代,美元大幅贬值了,这里的人均GDP还不到五百美元了,成为全世界极度贫困国家。

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这里的GDP才上千,但是这个含金量跟一百年前相比,是完全不能比的。

这里的民族问题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没有能解决,更别说现在了,所以在针对缅甸的问题上,周南的建议是尽量多划分几个国家。

马来半岛却不一样,那里的局势更加复杂,也因为华人众多,所以周南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框架。

马来亚总共不到一千万人,华人的数量大约三百五十万,并且控制了那里的经济。

虽然那里的华人族群的日子现在还算好过,但是因为后来的马共和五一三事件,纯血统的华人逐渐被当做二等人。

知道未来的历史,周南当然是希望英国能在马来也成立一个华人国家,甚至两个。但是英国人会怎么做,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周南故意站在英国的立场考虑,认为英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应该是英国的核心利益。

虽然他们现在经济有问题,但是如果因为经济问题放弃了对亚洲的军事影响,只会让英国以后的经济影响力下降。

所以,英国要做的不是放弃这些军事基地和据点,而是暂时削减人员,甚至以委培,训练当地士兵的方式,来换取一些军费。

周南也承诺,如果英国方面肯在马来建立一个华人国家,他愿意帮助说服华人,承担一部分英国人的军费,保持英国的影响力。

这些动作周南不怕美国人知道,这是阳谋,不是阴谋。即使美国人知道这些,也无法怪罪到周南身上。毕竟周南是英国的顾问,当然要替他们出主意。

当然,美国人不喜欢周南那是肯定的了。

在日内瓦住了两天,周南都是住在让诺德的别墅里。经过了周南为他的重要调养,他的身体变的健康了许多,最起码脸上多了一些自然的红润,不再是渗人的青白色。

光是为了这个原因,现在的让诺德对周南几乎是言听计从,从不反对他的任何决定。

不过,他已经习惯了酒池肉林的中欲生活,在女色上从不收敛,即使有周南的调理,也不知道他当地能活多久。

三月二十九的晚上,周南带着施韦哲一起回家过周末,同时也会见了另一帮来自英国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