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4章(1 / 2)





  台风过去半天, 南海隧道宣布完好无损。

  台风过去一天,受灾省市完成了紧急救援。

  台风过去两天,立安港拨云见日, 天气晴好。

  南海隧道建设团队, 终于可以放心轮休,一群台风前后连轴转的工程师、建设者,得到翁承先许可,先行休息。

  桥梁没有受损, 他们被台风惊扰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律风满脑子睡觉,走在洪水泥泞、高压水枪冲洗的街道, 都浑浑噩噩的。

  他还是太不能熬了。

  律风想起瞿飞活蹦乱跳的样子, 感慨这人不愧是一米九的大体型, 熬夜的能量都比其他人充足。

  临近中午, 殷以乔站在综合区建设工地, 收到了一条消息——

  回来了, 我睡觉。

  简短得透着疲惫,看得殷以乔无奈一笑。

  余工跟殷以乔搭档几个月, 还没见过他这么温柔的表情。

  他手上拿着要递过去的表格一愣,直到殷以乔收好手机,恢复平时一脸冷漠精英模样,才回过神来。

  “殷先生, 您看看,这是这次台风受损的部分,我都做好统计了。”

  综合旅游区的建设, 并未受到什么严重影响。

  主要是因为余工是本地人, 常年台风暴雨折腾出来的老建筑, 殷以乔做防台加固, 很多东西不清楚,他都能做得极为迅速。

  只可惜,移植过来的小树苗没法救了。

  时间紧迫,也只能来得及把树苗固定上防风链,最后他和余工检查现场,树苗折断的折断,只剩下一地狼藉。

  幸好,残枝没有飞出去砸物伤人,工地也没有什么严重损害。

  殷以乔清点了破损扭曲的钢管架子,重新核实了采购物品签了字。

  “这两天辛苦余工了。台风过后都不容易,等大家场地清理完毕,该休息就休息,有老家受了灾的,可以批假回去救灾就让他们回去吧。工期不急。”

  余工接过清单。

  殷以乔是他见过做好说话又最为悠闲的建筑师。

  别人都赶天赶地恨不得立刻见证自己的设计作品诞生,殷以乔却像雕琢艺术品一样,保持着英国式的安排,从来不催工期。

  换个人,政府都该跳脚了。

  可偏偏这是殷以乔,又偏偏是为了南海隧道修建的工程。

  余工见殷以乔要走,随意笑道:“这个点,殷先生又去看跨海大桥啊?”

  殷以乔微微挑眉,想起平时自己眺望的人已经回去睡觉了,嘴角自然地勾起笑意。

  “不,我回去休息。您也早点休息吧。”

  台风过后的街道泥泞,好在工地和酒店不远。

  殷以乔没有开车,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雨后湿滑的街道上。

  立安港防范工作做得不错。

  近两年新建起来的楼房,充分具备抗击台风的能力。

  即使是利苏这样的狂风,也不过是吹折了树枝,吹来了泥土。

  殷以乔常年在英国,极少去气候恶劣的地方。

  他没有见过那么可怕的台风,也没有见过那么迅速的救援。

  阳光下,无数穿着工作服的市政工作人员,正在立起警戒,重设临时标牌。

  利苏过境才两天,这座繁忙的城市,已经习以为常地回归了平时的生活。

  以殷以乔的认知,遭受重大灾难后,恢复速度如此快的国际例子几乎没有。

  好像刮过立安港的不是一个16级超强台风,而是一缕清风。

  没有长期住在国外的人,可能无法理解他的感慨。

  救援效率、复原速度,都代表着一座城市核心保障能力。

  在立安港,不会出现烂了半年还没人管的路,更不会出现台风损害后无人问津的电桩。

  殷以乔绕过正在用起重机吊起断裂树干的施工队,升起一种与他们奋斗在一起的荣誉感。

  即使他没有奔向南海隧道,也清楚知道——

  那座矗立的桥梁,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它代表的超凡技艺,将会震撼整个国度。

  酒店客厅亮起柔和灯光。

  殷以乔正打算趁律风睡觉,处理一下邮件、文档,却听到了卧房里轻微的新闻播报声音。

  他想也没想,打开房门。

  就见到裹起的被子闪着亮光。

  “不要在被子里玩手机,伤眼。”殷以乔随手开灯,顺便帮他打开电视,调到新闻频道,“看新闻就起来看。”

  小睡一觉后醒来的律风,终于关掉手机,懒洋洋地爬起来。

  他熬了两天夜,中途虽然休息了两三个小时,也止不住困倦。

  但是,人越困,反而越不需要睡眠似的,整个人沉在梦境,依旧是满脑子桥梁海洋。

  他睡了不到一小时,又忍不住刷起台风相关新闻。

  翁承先说的那番话,始终盘旋在律风心中。

  中国桥梁的发展,就像整个广阔的国土遭遇般,从外国把持、到全国人民倾尽所有,终于重新掌控了自主权力。

  老一辈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不少代价,他们今天才能在南海上架起这座隧道桥。

  而律风深深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太少太少。

  疲惫与困倦,使律风依靠在床头看新闻。

  电视机里播放着遭遇台风袭击的省市防台抗洪情况。

  在南海隧道全体成员抓紧时间检查大桥时,市政、应急、机关、武警各部门正在清理着城市里广告牌、树木、标志牌折断,迅速恢复了供电,并且快速排出涌入的洪水。

  这些画面之中,永远不缺记者的采访。

  他们采访的对象,无论是穿着背心短裤的老大爷,背着书包的小学生,面对采访镜头都没有任何惊恐。

  “风很大,台风来那天确实很害怕。但是早上起来,就看到政府的人开始清理树枝和垃圾了,忽然觉得也没什么好怕的。”

  “我见过好多次台风了,风大了点,石头还砸得哐哐哐的,可是我一点也不怕。”

  也许只有生活在安宁年代,有可靠保障的人们,才会面对16级超强台风,说出“不怕”。

  新闻播报里,往来行人与抢修队伍各自保持着界限,又和谐融洽的同框入镜,看得律风精神一振,驱散了他不少多愁善感。

  中国确实遭遇了太多苦难,人民也经历了无数磨砺。

  但是自怨自艾和忧伤哀愁改变不了过去,生活必须得向前。

  律风抓了抓乱发,掀开被子站起来。

  “走,我们去吃饭。”他捞起裤子外套,“吃完顺便看看桥。”

  万众瞩目的跨海大桥,总会自发吸引无数凑热闹的民众前往。

  他们大部分人都在新闻直播里,见到了白浪拍击铁灰色大桥的样子,所以他们来到海边,便自发寻找到记者站立过的地方。

  律风和殷以乔吃了饭,像饭后散步一般,慢慢往南海隧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