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章【修】(1 / 2)





  受到无数人关注的专题交流会, 经历了克里姆的怒斥、英国报刊的惊叹,竟然在网络掀起了不小的浪花。

  大部分认为,建筑交流都是毫无乐趣的观点陈述, 还不如参观一堆建筑模型更有意思。

  想不到, 这次交流会,居然这么热闹!

  “我以为克里姆的观点,肯定是所有人的看法了,怎么《伦敦通讯》都在夸中国的桥梁?”

  “不止是《伦敦通讯》, 还有《每日新闻》!事实上我还在伦敦建筑的官方账号,看到他们在夸中国桥。”

  专家的观点和媒体的观点截然不同, 不得不令人感慨道:

  “哈, 难道我们英国的报纸都被中国人给收买了?”

  收买论调一出, 立刻就有人跳出来。

  “嘿, 伙计, 看看这图, 我都快要被他收买了!”

  英国媒体的摄影,选取了最好的光影, 拍下了现场的情况。

  它们不同的配图,拼凑出了同一位黑发黑眼的年轻人,站在白板前抬手画出山峰、桥梁的的模样。

  人类文化各有差异,可大多数人对美的欣赏格外相同。

  年轻人的眉眼透露出灿烂笑容, 足够所有见到他照片的人,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骄傲。

  那种灵魂掩盖不住的美感,配上他极具艺术性的图画, 仿佛是一位画家, 在现场展示他惊人的艺术天赋。

  观众很容易在美人美景面前, 敞开心扉。

  只要认真阅读报道, 就会立刻知道——

  中国来的代表,不仅解说了一座不可思议的大桥,还一边画图一边讲述了另外两座更加不可思议的桥!

  “华山栈道,我知道。会功夫的中国人都能踩着它飞过去,来展现他们深厚的内力。”

  “我的朋友曾经为了这座桥,特地去了中国华山,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勇气走过去,站在旁边双脚都在发抖。”

  “虽然我没听说过这座沱沱河大桥,但是我知道青藏高原,那真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整个公路都像是上帝铺设的通道,直通天堂!”

  “可怕的是中国人!他们竟然真的能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架桥!”

  任何看到配图和新闻内容的人,都会被这两座桥梁吸引。

  他们几乎都快忘记了克里姆抨击乌雀山大桥的原因,敲下的文字、讨论的话题都是“中国人出了名的拼命,谁也不知道这群人下一秒又会搞出什么大新闻!”

  英国独立建筑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直在关注着网上的舆论风向。

  他们看到这些夹杂着惊恐的赞美,心情骄傲又复杂。

  民众情绪跟新闻报道站在了一起,但是从建筑角度来说,莫拉尼斯.克里姆的专家观点更具有参考性。

  可是,难道要他们承认“中国带来的乌雀山大桥根本不可能建成”?

  想也不行!

  “为什么都三天了,殷知礼老先生都没有为我们说两句?”

  “瓜田李下吧,这次皇家建筑师协会的专题交流,突然请来了中国人,已经很多人说是他老人家假公济私了。”

  “什么假公济私!殷教授一向公平公正的评判建筑,他怎么可能假公济私!”

  “冷静……又不是我说的,是学院那些英国人说的。”

  即使英国独立建筑学院每年都有上百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不代表学院的学生们能够秉持着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

  这次万众期待的专题交流,不少学生都准备观摩全世界最顶尖的建筑艺术交流,学习来自全世界的大师观点。

  可是,他们对待中国交流团的到来,就没有中国留学生那么兴奋了。

  ——不过是一群资本家压榨奴隶做出来的豆腐渣工程,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

  ——中国这种贫瘠大地上,任何的高楼大厦都会被称作奇迹,毕竟,他们也没有多少高楼。

  ——也许只有殷知礼的作品,和外国人的建筑才能算得上值得一看的地标,所以,他是因为长期合作,才会邀请中国来的吧?

  这些话,带着他们习以为常的语气。

  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的傲慢,深藏在骨血里,根本没有把中国交流团带来的作品放在眼里。

  道路智能化疏堵系统、刚刚建成的地标建筑、还有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曲水湾大桥,在中国留学生心目之中,都是国际前沿的成果。

  包括克里姆愤怒抨击的乌雀山大桥,哪怕它还没建造出来,也令留学生们印象深刻。

  因为,他们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国内新闻群起而动。

  在乌雀山大桥获得批准通过,发布出官方设计概念图的时候,他们才从一条条新闻报道里,知道这座计划了整整十二年的高速大桥。

  进藏再快四小时,盘山而上,飞跃峡谷,听起来就像是青藏公路之后,又一次与自然的战斗。

  他们怎么可能不期待?!

  留学生们课后聚集在一起,搜集着交流会的全部报道。

  那个年轻的中国代表,总是会出现在新闻的配图上。

  忽然,他们其中年长一些的学生伸出手,指着新闻配图,说道:

  “这是……律风?!”

  律风的名字一出现,在场的留学生都吓得不轻!

  他们仔细端详照片上年轻人的眉眼,确实和优秀毕业生律风,拥有相同的气质。

  这位可是他们英国独立建筑学院的传说,他还没毕业就进入了c.e建筑事务所,并且成为了殷老先生认可的徒弟!

  也经常陪着殷以乔出席建筑交流会,怎么可能不让人记忆犹新。

  “他回国之后去了国院吗?”

  “律师兄的建筑设计水平可是c.e认证的,回国当然要去最好的建筑设计院!”

  他们格外兴奋的讨论律风的出现。

  那种优秀师兄带来的骄傲感,足够他们这些挣扎在建筑学习殿堂的小师弟们充满向往。

  之前的担心犹豫愤怒,骤然消失。

  这群年轻的留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在聊天群呼朋唤友。

  “快,谁想去古堡酒店?我们去见律师兄!”

  古堡酒店的小黑板,成为了律风的专属小黑板。

  建筑师们的交流会间隙,总会有看过报道的建筑师找到他,请他再讲讲中国不可思议的桥梁。

  英国新闻报刊对中国桥梁的惊叹,影响了不少人。

  虽然克里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桥梁专家,但是,比起他毫无数据、个人发泄式的抨击,建筑师们更喜欢律风这样边写边画的讲解。

  简单有趣的桥梁解说,成为了古堡酒店观景台上新的风景。

  任何赶来这里的媒体,都能见到著名建筑师坐在休闲椅上,认真聆听那位黑发黑眼的青年,讲述中国桥梁的故事。

  建筑师们喜欢听,律风也喜欢讲。

  他的眼睛闪烁着灿烂漂亮的光。

  每一座中国的桥梁,都在他的笔下拥有了黑色的身影。

  线条如同雨后彩虹,在湖面留下了弯弯的倒影。

  律风说:“这是世界第一座敞肩拱的赵州桥。”

  一条纤细吊索越过两岸,13根锁链紧紧扣合,两端拥有飞檐威严的桥亭。

  律风说:“这是红军长征北上时期飞渡的泸定桥。”

  如长蛇般匍匐于湖面,映照出了圆月般桥洞。

  律风说:“这是架设在美丽西湖上的断桥。”

  “还有一个……”

  律风噙着笑,在白板上画出了无数只小鸟,它们扑腾着翅膀,腾空拱起了一座可供通行的桥,“这是中国传说中情人相会的鹊桥。”

  建筑师们正在严肃接收中国桥梁知识,突然来了这么一座鹊桥,他们立刻笑出声来。

  “殷知礼,你的学生真的很有意思!”

  殷知礼坐在建筑师之中,笑容灿烂的接受朋友们的称赞。

  “他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他讲述自己最了解的桥梁,当然很有意思。”

  他抬起手,指着上面的鹊桥说,“不过,这座鹊桥,是神话里的桥,不算数。你得再讲一座。”

  于是,好好学生律风站在小黑板前,擦掉了小鸟儿扑翅的鹊桥。

  他说:“那我就再讲一座——”

  他话音未落,旁边却传来一声喊。

  “殷教授!律师兄!”

  律风诧异抬头,发现古堡酒店来了一行年轻的学生。

  能在英国独立建筑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向来都是活泼开放的性格。

  他们完全不怕陌生,也不怕殷知礼和律风不认识他们,开口便是——

  “教授,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中国交流团过来,就特别想来看看。”

  “师兄,你就是这次交流团的代表吧?到底我们乌雀山大桥是怎么一个情况?”

  “对啊!我看到克里姆教授的话,觉得不敢相信,我们的桥不是最好的”

  “国家设计院应该是全中国最好的建筑院吧?待遇好吗?怎么进啊?”

  他们除了一开始问候了殷知礼,剩下的全部问题,都集中在了律风身上。

  国家设计院的校友师兄,应该更能懂得他们这群留学生的心情。

  然而,律风一个桥梁分院的,实在是无法承受住陌生学弟们的热情。

  他无奈的说:“虽然我进了国院,但是我在桥梁院……”

  “桥梁院?”留学生满脸问号,“为什么?师兄你不是学的建筑设计吗?”

  英国独立建筑学院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得到c.e建筑事务所认可的留学生。

  就算放弃了国际顶尖的建筑事务所,回到中国,也该去最好的建筑设计院,而不是……桥梁院。

  面对他们好奇、困惑的视线,律风升起万千感慨,这样不理解的表情,简直跟他当年陷入迷茫时一模一样。

  于是,律风淡淡笑道:“个人选择罢了。”

  律风很想告诉他们,因为想要建设中国,因为中国还不够强大,因为他站在最高的建筑殿堂只想回首去看自己落在后面的祖国。

  然而,这样思绪,也许并不能被留学生理解。

  律风在众人期待的视线里,他说:“因为我爱上了一座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建成的桥梁,所以我就选择了桥梁院。”

  “是什么桥?”果然,他们的注意力立刻转移了过来。

  律风看了看周围,说道:“大家先坐下,我跟你们慢慢说。”

  心怀困惑的留学生,拖着凳子过来,围着律风的小黑板坐下。

  他们身边的建筑师,竖着耳朵听他们的聊天,同样拥有相同的问题。

  殷知礼喜欢的学生有多优秀,建筑师们都是知道的。

  哪怕是坐落在古堡酒店观景台远处的利斯图书馆,都有这位设计师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