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臣们逼我当男后_310





  她摸着焦昀近在咫尺的脸,眼圈又红了,当时这孩子被火烧的时候多疼啊,她怕戳痛昀哥儿的伤心事,没敢再提及那些过往,只是……“柏哥儿啊,你怎么一眨眼就成了皇上呢?昀哥儿竟然也成了世子……”

  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是她总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等抹了抹眼,终于听着两个孩子轻声说着这些年的过往,等终于她一颗心冷静下来,终于接受两个孩子真的没死真的回到她身边的事,望着两个孩子,越看越觉得这颗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只是望着望着,很快又慢慢提了起来,“不对啊,我记得聿世子不是要当皇后要嫁给皇上?昀哥儿你是聿世子对吧?柏哥儿是皇上吧?那你们……”

  焦昀本来正松口气娘终于认他们了,结果听到这,咯噔一下,遭了,光顾着说那些事,忘了他们如今的关系了,这个……有点不太好解释啊。

  婉娘本来还觉得虽然下了圣旨,外头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她当时也是信的,可如果是这两个孩子,那应该是传言吧?结果,就看到两个孩子站在自己跟前,低着头,一副心虚的模样,她茫然望着,望着望着就眼睛越睁越大:???!!!

  婉娘再走出皇宫的时候,天都黑了,若非留在宫里不太妥,也不会这么早把她放出来,聂柏昶不便出宫,焦昀却是丝毫没有任何压力,直接跟着婉娘出来了,到了宫门口,早就得到消息的梁大和李西倩早就等在宫外很久,本来正急得不行,好不容易把人等出来,松口气,只是迎过去,就看到夫人似乎情绪不太多,瞧着有点恍恍惚惚的,像是受了什么刺激。

  焦昀也想搀扶着婉娘,可如今与婉娘还没对外公布身份,不便太靠近,以免给婉娘带来不好的影响,再说,他有机缘换了一张脸的事婉娘能感觉到他就是昀哥儿能信,别人不能啊,就梁大都不能信。

  所以他们想了另外一个办法,就说与婉娘投缘,由他认了婉娘当干娘,这样对外也有个交代,也能给婉娘撑腰。

  焦昀一直把婉娘送到轿子里,本来还想一直送回陶府,可到底不合礼仪,只能看了眼一旁的刘公公,“记得好好照顾干娘,一定送回府里,不能有任何岔子。”

  刘公公手里捏着圣旨,这一路上从宫里出来也是一脸懵逼,他到现在都记得皇上和聿世子与这位陶家的二少夫人密谈许久,因为御书房隔音,他们也听不到什么,只是等出来,皇上就给了他两道圣旨,让他去陶家公布。

  自然他也提前知道了圣旨的内容,其中一道是赐封的圣旨,说是有人给聿世子算命,说他命中需有一母大婚之日亲自将他送入宫中,聿世子与陶家二少夫人有母子缘分,所以聿世子认陶家二少夫人陶焦氏为干娘。

  刘公公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这也就算了,这才是其中一封,第二封更加匪夷所思。

  第二道是调任并加封的圣旨,说是陶家大房嫡次子品性高洁,为官清廉,这些年在昌阳县勤勤恳恳,特调任回京,任命三品户部侍郎一职,并加封陶焦氏为三品诰命夫人。

  刘公公算是明白了,那个陶县令能从七品直接三品,这特么肯定是因为陶焦氏的关系吧?要不是为了给这位聿世子新任的干娘有个名头封为诰命……所以陶家这是凭借这位干娘鸡犬升天了?

  婉娘坐在轿子里时,这一路终于把自家昀哥儿真的要嫁给柏哥儿的消息给消化了,她幽幽看了一眼轿子外,站得直直却明显心虚的焦昀,“孩子大了啊……”都不用父母之命自己都给自己找好媳妇儿了。

  找个男媳妇儿就算了,他还把自己当成男媳妇儿嫁出去了。

  婉娘捂着心口:算了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尤其是想到当初柏哥儿以为昀哥儿死了,生生哑了这么多年,也心疼孩子,摆摆手,“明个儿过来陶家吃饭。”

  焦昀听出这话里的潜台词,眼睛一亮,脆生应了:“是,孩儿遵命!”娘这是同意他和聂小柏的事了啊!

  刘公公、梁大、李西倩:???谁能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吗?他们头一次见到给人当便宜儿子当的这么喜庆这么痛快这么迫不及待的。

  不只是他们,整个陶府接到圣旨都傻了,尤其是老夫人:???皇上不仅没有因为曾孙的名讳撞了国号怪罪,还反而把未来皇后给他们家孙媳妇儿当了义子?这怎么听着像是还没睡醒他们这是在做美梦呢?

  第135章

  不单单只是陶府,整个京城得知消息的时候都傻了,是他们听错了吗?确定不是聿世子看上陶家的子嗣收个当义子,而是跑去给人当便宜儿子?他们怎么不知道聿世子还有这种癖好,特别欢喜给人当儿子呢?

  之前是老岩王,也就算了,可如今这个陶焦氏,他们听都没听说啊。

  结果,顺着一打听,更傻了眼:啥?陶焦氏的夫君是陶家大房的嫡次子,是个七品县令,这也不够看啊?什么?突然皇上下旨就把七品县令给连升好几品直接去了户部当了三品户部侍郎,调令已经快马加鞭送去昌阳县了?

  虽然新帝登基之后因为宁家齐家同谋的那些朝臣下狱的下狱被贬的被贬空出不少职位,往上升的不少,可也没有一下子直接升了好几品,甚至还直接从外官成了京官。

  难道是皇上要扶持陶家?毕竟陶家虽然最近这些年没落了,可好歹陶家大房如今当家人可是个侯爷,就算是没什么实权,那也是正儿八经的侯爷。

  于是,一堆人思前想后,最后自己给皇上的这两道圣旨找到了合理解释。

  “你们别瞎想了,要我说,我都看的真真儿的,皇上这么做,都是为了让大婚的事宜能更合理更天造地设……”

  “怎么说?”

  “你们还看不清楚啊,聿世子听说是孤儿,虽然他认了老岩王当义父,可老岩王府里如今也没个夫人,自然无法好好操办这场大婚事宜,再说了,如今新帝刚登基,根基还不稳,聿世子是板上钉钉的皇后,他手里有什么?可是有一半的兵权,但是只靠着他单单一个人能吃得下这么多兵权?那些老将能服他?所以得有人给他撑着,那么陶家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你们想想啊,陶家这些年宁家和齐家这么能作,但是陶家几乎低调的像是没存在感,虽然不上不下,可也保住了爵位,再说人好歹是个侯府,这说明什么,人家有远见,再说了,那个陶家大房的嫡次子,说是县令,但是早些年就送出去,磨练这么多年,听说把那个昌阳县治理的夜不闭户,这种也是个人才啊。

  如今聿世子认了他夫人当干娘,这等于把未来皇后和陶家联系到一起,陶家激动感激之下能不支持未来皇后?更何况,聿世子对皇上的心思……大家还不清楚?那是死心塌地的不行,聿世子根基稳了,那就是皇上根基稳了,这可是双赢。”

  既给聿世子找到了靠山,虽然乍然一看陶家不行,可好歹陶家人多,再朝为官的不论大小,人数不少啊,求的就是一个稳啊,聿世子有权陶家有人,这长久来看,绝对稳稳的,即使没有所谓的命定姻缘,日后也没人敢惹聿世子,动摇他皇后的位置。

  有人回过味来,皇上这是在给聿世子铺路啊,可皇上就不担心万一未来皇后心大了,直接把他掀翻翻身当主人?

  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说出来可是大逆不道要砍脑袋的。

  焦昀听到这些禀告上来的消息时笑得乐不可支,歪倒在聂柏昶身上,“你看,他们自己都脑补好了,我还能说什么?不过,你一开始是不是早就想好了?让老陶回来帮我?”义父虽然给了他兵权,可他从未上过战场也没训练过将士,那些人还真没说错,至少不少老将真不一定服他。

  再说,他也不是领兵打仗的料,虽说他们听义父的,义父如今身板硬朗倒是没什么,可……还有一个人不太好搞定啊。